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

【台北】日本論文研究競賽

好久沒發文了

今天參加台日文化經濟協會所主辦的日本研究論文競賽,
我很幸運的入選到第二階段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二階段有五位參加者,分別為:

第一位是北科大科技研究所的,研究日本科技公司的內部
第二位是台大日文的,研究文學與意識形態,
第三位是我,研究日本國際寄宿家庭活動對於參加者的影響
第四位是台大日文,研究日本戰後的意識形態
第五位是東吳政治,研究日本政黨的東西。

因此,內容可說是五花八門,評審有八位,應該有各自的專業吧。

說說今天發表的過程。

每個人發表10分鐘,然後口試問答20分鐘。

我今天上台因為想把KARAIMO交流解釋得清楚一點,所以講了太久了。導致只講到第三章,對自己的時間掌控非常不滿意,怎麼會變成這樣子!?實在是覺得很失敗啊!!!!!然後評審讓我把結論講完,但是後面講的也是零零落落,哀哀哀哀哀。

後來出來的時候很失望,雖然這樣說,但是也學到一些不同觀點的東西,畢竟下面的評審也不是地理系專業的。所以在公車站坐下來趕快記錄下來他們的意見。

1.    問卷份數太少,但是這無法解決2014年參加者只有27位,這在統計學上確實是個問題,之前就已經知道會被質疑的部分了。
2.    評審問到如何處理地方經驗;地方理解與地方情感。如何在更深的回應這個部分甚至如何證明他們是個循環。這個部分要用訪談資料解釋,有的人聽完可能覺得還不夠,需要再更深層的去找尋資料,有個人可能姑且相信。(要證明每個人的想法與思想是很困難的)。另外,評審認為這跟觀光有什麼不一樣?我認真覺得與觀光行程很不一樣,但是我無法表達得更好,可能時間的關係,也可能是我表達能力的問題。
3.    有位評審提到2014不能代表一切,過去的資料與未來的情況應該都要考慮進去。這個部分我有想到,過去的資料我們可以參考前人寫的相關書籍,但是礙於時間只能在2014年研究,所以我獲得得一手資料也只有2014年的部分。(這個部分我寫在研究限制裡面)
4.    有個評審認為交流報告書寫得不錯,但是當成論文就有點不好。而且他認為這應該不是給台灣農業參考,而是給想要參加交流活動的大學參考吧?他這樣講的原因是,第一,我針對交流活動著墨非常多,畢竟這個活動有點類似地方感的研究(只是我不願意寫出來,因此感覺沒有很聚焦在研究主題上),第二,評審也提到台灣跟日本的農村雖然都有問題,但是台灣的農村問題經常是因為地方政府經費不足,導致可以推動的活動非常的少;而日本的地方政府可能經費充足,但是地方老化,人口外流的情況非常嚴重。因此如果套用在台灣的案例上,真的是否適用?(這是我這次參加發表得到最多的部分,因為前人研究常提到台日農業發展困境類似,但我沒有想到這麼細緻的問題!!)第三,確實好像給大學參考也是個不錯的想法XD()。但是也顯示出來這篇研究的架構實在是有夠鬆散,就很想要堆砌出一盤超級高檔的排餐,但是盤內裡面卻都只有肉鬆一樣。(其實論文在進行的第二個月我就發現這樣的問題,但是回不去了,只能盡可能的加油添醋,讓肉鬆黏起來成為排餐)





5.    有評審問,這個KARAIMO交流真的是個成功的案例嗎?!我在這之前好像沒有想過是否是真的成功,這位評審從觀光的交度切入,他認為要認識文化為什麼不去東京大阪甚至其他鄉村地區?鹿兒島的觀光宣傳好像在日本不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,這樣引進台灣的話又有可能會成功嗎?(這個問題也嚇到我了,對耶,我怎麼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部分) 其實從交流活動延伸到現在已經35年了,照理來說應該是很成功的案例,但是仔細回顧交流活動的變化過程(第二章,我寫了一萬多字的發展歷程)卻曾經經歷過兩次轉變阿!!甚至還有破產的情況發生。我當初只有想到這樣可以引起其他人對於農村的關注,卻忘記這樣的方式是否可以成功?或許除了KARAIMO交流活動外,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鹿兒島宮崎縣在哪裡。(這個該怎麼解決呢?)
6.    引用格式、註解、參考文獻的錯誤(這個其實之前改了很多呢?怎麼還是有誤呢?我有點好奇,還是說各領域寫的格式不同?)

好吧

努力還不夠啊!!每次重看論文重整論文,就覺得要改進的地方還是很多()

可是都印刷都繳出去了,可以二刷嗎(反正我身邊一本都沒有@@)?XD()